大鹏所城的居民都是从四处随军迁徙而来,特别像今天的深圳,是个移民之城。经年的聚居生活,令城中人自我形成一种叫“军话”的语言,也就是现在的“大鹏话”,这种语言介乎于粤语与客家话之间,还夹杂些许普通话。更有趣的是,几千居民就有近80个姓氏,其中最辉煌的,莫过于赖氏家族。他们三代之中出了五名将军,而其中最著名的要数赖恩爵将军。他曾为大鹏营参将,防守香港九龙洋面,打响了鸦片战争第一炮。
清朝乾隆年间,一个叫赖吾彪的人挑着扁担,走进了大鹏所城,他以手工艺为生,在城里成家落户,开枝散叶。他,就是大鹏所城赫赫有名的赖氏家族“落担祖”。后来他的孙子赖世超弃笔从戎,当了琼州总后官,封武功将军,他就是第一代的将军,也就是赖恩爵的祖父。
之后,赖世超的大儿子赖英扬当了浙江定海镇总兵,封振威将军,三儿子赖信扬官至福建水师提督,封建威将军。这是第二代的两位将军。到了赖英扬的长子赖恩爵,又当了广东水师提督,封振威将军,他的堂弟、赖信扬之子赖恩锡也被封为武功将军,这是第三代将军。
时光流逝。
600余年后的一天。毕业于南京大学的翁松龄从江西文物考古研究所调到大鹏所城组建博物馆。“一开始我很不习惯,那时一张台,一张凳都没有,举目荒凉,我连当地话也听不懂,如何融入本地文化,参与开发这座沉睡多年的岭南古城?”
那些夜晚,翁松龄一个人在所城的破落房子之间,在青石板砌成的小街细巷里寂寞行走。古城凄清的月光投下雉堞的剪影,海风拂过断墙残垣的上空,散发着岭南特有的腥热。他突然嗅到了氤氲在所城里的古意,看到了散发在屋檐败瓦的灵光。他被打动了。
7年过去了。随着深圳市政府有关部门的重视与推广,大鹏所城陆续被评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最近又被市民推选为深圳八景之首。7年后的今天,世界银行的一个代表来到深圳,当这个外国人走在大鹏所城的青石街上,他同样被600多年堆积的古城文化打动了。回去后,他通过世界银行向西班牙政府申请了9万美元赠款。6月,由西班牙派出的古建筑专家到所城调研了半个月。翁馆长说,如无意外,他们会争取到2000万美元的低息贷款,用作大鹏所城文化遗产的保护上。“如果大鹏所城的开发与维护延伸到城外,那它的总投入需要5亿到6亿元。”
这就是文化的力量。这就是历史的价值。
同一时期兴建的沿海卫所不独大鹏,如南头古城也是千人户所,但惟独大鹏拥有人文与历史交织的意义,是因为它有民族英雄的史话,它有“三代五将”的精神流传。于是我们沿着这个家族的踪迹,去寻找赖氏“前世”与“今生”的故事。